close

  中新網餐飲設備推薦晉中2月19日電 題:祖傳中醫歷經870餘載29代傳承 後人欲建博物館紀念
  作者範麗芳
  汾河之濱,三晉腹地,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三千米外的道虎壁村,始於南宋、延續870餘載的王氏中醫婦科學術流派即發源於此,經29代傳承,生生不息新竹售屋。19日,記者見到王氏婦科第28代傳承人王金亮,去年退休後他被再次返聘回醫院工作,雖已年過花甲,依然精神矍鑠,談鋒甚健。
  家中一幅起源於南宋金時期的傳世家譜及王氏祠堂碑文餐飲連鎖總部設備,記載著王氏婦科的悠久歷史,“我族王姓,本商朝比干丞相之後,世居太原琅雅二郡。”始祖王厚,原是宋朝名醫,遷居山西平遙東泉鎮,為泉樂里三甲中人,王氏後人自此累世業醫,且家傳不斷,名醫迭出。
  據歷史記載,元朝皇帝曾賜於八世祖王士能龍衣,並封王氏後人為歷代良醫,十二世祖王伯輝被中谷製冰機大明皇帝封為世承先代醫人。
  王金亮生於這樣的中醫世家,弟兄5個,排行老二,自小便對祖父王裕寬、父親王培昌行醫耳濡目染,但直到9歲才被允許涉獵家傳書籍,“一開始就是背書,《藥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黃帝內經》中醫經典及家傳的《G2000王氏家傳湯頭》等書,雖然當時並不知文為何意。”
  王金亮回憶,因祖父王裕寬信奉儒家思想,家教甚嚴,“吃飯不能言語,見長輩要鞠躬問候……學習方面更嚴,經常不定時‘抽查’,他說出湯頭,我們就得把方子寫出來,否則就得挨罰。”
  1968年,16歲的王金亮開始隨父王培昌外出行醫,此時曾背誦過的那些“不知所云”的中醫經典有了用武之地。1978年,經山西中醫學校專業系統學習,遵王氏婦科獨特理論基礎,加之臨床實踐,王金亮形成了自己的臨床特色,名氣大增。其兄其弟亦各有建樹。
  經過數百年傳承發展,王氏婦科理論被後人不斷完善。“記憶中祖父還是豎著寫方,一般只用十味藥,藥方較死板;到了父親第27代,社會開始有了西醫,藥方思路更廣。”王金亮介紹,近30年隨著西醫的快速發展,中醫漸顯式微,“現在我們也必須懂得西醫理論,臨床上借助西醫,但用藥還是王氏婦科的思想。”
  王氏婦科流派傳承29代,歷時870餘載,中國罕見,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中國官方批准其後人建立“中醫葯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以挖掘、傳承、弘揚和推廣王氏流派的學術思想、技術方法和方藥。
  受封建禮教影響,王氏婦科有“家傳醫術傳媳不傳女”祖訓,認為“女出外鄉,恐其醫術流於他人”。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王氏27代才有王氏女子繼祖業、列杏林。
  “現在更加開放。”雖然多數王氏後人身居小縣城,但其“追隨者”遍佈全國。王金亮告訴記者,自己帶過的學生不下百人,有過拜師儀式的十幾人,來自山東的張女士為學習王氏婦科甚至舉家遷入平遙。
  歷經戰爭及文化大革命,王氏婦科許多珍貴文物、牌匾、藥櫃、藥具未能保存,甚至傳世書籍多失散,現僅存《王氏家傳脈訣》、《家傳湯頭》、《家傳丸散膏丹靈》手抄本,被後代及中醫界視為傳世之作。
  如今,王氏婦科29代傳人漸成傳承主力,王金亮等同輩將更多的精力用於整理王氏婦科的理論經典,“現在我們正在籌劃建立一個王氏婦科博物館,展覽相關的雕塑、碑文、字帖等。”
  “躬耕岐黃情未了,一生心事在杏林。繼祖業勤奮不倦,興中醫吾輩有責。”掛在王金亮辦公室牌匾的話,道出了王氏婦科生生不息的根本。(完)  (原標題:祖傳中醫歷經870餘載29代傳承 後人欲建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51pegj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